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創新園開園

來源: 時間:2020-08-28

   8月28日上午,我國第一個專注于IPv6產業創新的科技園區——“下一代互聯網及重大應用技術創新園”盛大開園。

   下一代互聯網及重大應用技術創新園是北京市政府批準、海淀區政府大力扶持的中關村科學城重點項目,由清華大學和賽爾網絡有限公司共同承擔建設。園區以“帶動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發展、服務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為使命,依托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和CERNET2的科研技術實力及應用示范效應,高水平、大規模、深層次地推動IPv6產業集聚,打造國家IPv6高端人才聚集區、體制機制創新前沿陣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

   推進IPv6規模部署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中央網信辦信息發展局局長秦海,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印春,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賽爾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康克軍教授與推進IPv6規模部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CERNET網絡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一起上臺,共同啟動下一代互聯網及重大應用技術創新園開園儀式。

   開園儀式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主持。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林劍華出席儀式并致辭。林劍華指出,作為首都科技創新的核心區,海淀區委、區政府始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切實增強科技創新工作,作為高度的政治擔當和行動自覺。下一代互聯網及重大應用技術創新園項目,是海淀區深化落實“兩新兩高”戰略,著力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高能級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創新型“高精尖”產業體系,打造以產業創新為核心的新時代海淀高能增長極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希望園區在下一代互聯網核心技術和重大應用產業創新方面,成為加快海淀全產業鏈發展的強大引擎。

   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院士表示,目前全世界互聯網處于從IPv4到IPv6換軌的關鍵時期,也是互聯網科技創新千載難逢的機遇。下一代互聯網及重大應用技術創新園將從優化產業結構入手,促進我國互聯網及其應用技術的創新和跨越式發展,讓以IPv6為代表的下一代互聯網為中國的偉大復興輸出源動力,讓我國在互聯網換軌的關鍵時刻,從一個互聯網大國發展成為世界互聯網強國。

   吳建平院士表示,計算機體系結構、軟件操作系統和互聯網體系結構已成為數字世界三大基礎性關鍵核心技術。未來互聯網體系結構面臨著可擴展性、安全性、實時性、移動性和高性能等重大技術挑戰。IPv6解決了IPv4互聯網的擴展性瓶頸,給未來互聯網體系結構解決這些重大技術挑戰提供了一個新的創新平臺。IPv6下一代互聯網將是未來社會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未來互聯網的主要創新平臺。

   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聯網協議第6版)的縮寫,是國際互聯網技術和標準組織IETF推出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互聯網協議標準?;ヂ摼W發明之初使用的是互聯網協議第4版,即IPv4,可用地址大約45億。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壯大,IPv4地址資源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據統計,我國2020年IP地址缺口將近百億,嚴重威脅中國未來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末IPv6被提出,以解決互聯網IP地址不足的發展問題。1998年,CERNET建設了我國第一個IPv6實驗床。2004年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啟動,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純IPv6互聯網CERNET2,也成為我國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與設備的重要實驗平臺,先后在兩代網過渡技術與源地址認證等領域獲得了突破性成果,制定了20余個互聯網標準RFC。

   近年IPv4地址資源徹底枯竭,互聯網換軌時機來臨,全面進入IPv6時代,各國紛紛發力IPv6。2017年,我國也啟動了《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以抓住互聯網從IPv4到IPv6換軌帶來的發展先機,2020年則是這一計劃的關鍵之年,計劃IPv6活躍用戶達到5億,占我國互聯網用戶的50%。截至目前,在IPv6地址上,中國緊隨美國位居第二位,其次為德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

   IPv6是中國互聯網產業“新基建”的核心和底層基礎,作為下一代互聯網創新的起點和平臺,IPv6在全球范圍內的部署,既是網絡技術的大勢所趨,也是一次重新定義互聯網世界格局的重大機遇。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明確指出下一代互聯網是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性科技領域,對產業升級發揮著關鍵的引導性作用。

   下一代互聯網及重大應用技術創新園,作為我國第一個專注IPv6科技創新和產業生態發展的科技園區,將為提升我國在世界互聯網發展格局中的國際地位,助力我國下一代互聯網核心技術突破,加快IPv6科技成果轉化,集聚產業資源,完善產業生態,構筑面向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硬科技”、“新基建”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各級各類產業升級,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