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9日,第四屆"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在北京清華大學落下帷幕。最終,入圍全國總決賽的101個優秀創新作品經過激烈的角逐,清華大學的"基于IPv6的低功耗信息機床智能控制系統研究"、北京大學的"CERNET跨高校統一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及關鍵技術研究"、東南大學的"面向CNGI-CERNET2網絡的軟件定義網絡測量基礎設施關鍵技術"、福州大學的"基于IPv6移動平臺的行人檢測與跟蹤系統"、蘭州工業學院的"基于6LoWPAN的信息機房環境監測系統"5個作品脫穎而出,獲得本屆大賽的一等獎。
"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大賽"是由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網絡中心主辦、賽爾網絡有限公司承辦的、面向CERNET會員高校師生開展的用于下一代互聯網軟硬件技術及應用創新研究、交流學習的平臺。大賽于2015年首次發起,旨在培養我國下一代互聯網創新人才,促進下一代互聯網及相關技術的創新,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IPv6專業賽事,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四屆。
通過歷屆大賽的成功舉辦以及大賽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第四屆創新大賽自今年9月啟動之初,便得到了全國各高校院系、師生的廣泛關注與熱情參與,最終共有來自全國的196個師生團隊報名參賽。本屆大賽共分為甲組和乙組兩個組別,經過高校推薦、作品資格評審、IPv6知識考試、成果驗證、遠程演示、專家評審等多個環節的角逐,共有101個團隊成功入圍總決賽。
在決賽現場,參賽隊伍通過現場展示和答辯等環節的比拼,并通過大賽專家評審團的最終討論,本屆大賽共產生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30名、最佳人氣獎3名以及優秀指導教師獎5名。大賽承辦方賽爾網絡有限公司將以獎金的形式對大賽獲獎項目進行資助,同時還將為決賽獲獎者提供專業的創業咨詢、幫扶等服務,并利用賽爾網絡有限公司遍布全國的會員高校、單位及市場渠道對本屆大賽的優秀項目進行宣傳推廣。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網絡中心副主任李星教授在大賽中表示,四年來,在"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大賽"的大力支持下,高校的師生們潛心鉆研、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發現了多項具有完整性、創新性、開放性且飽含生命力的技術應用。他表示,希望高校師生抓住全球網絡信息技術加速創新變革、信息基礎設施快速演進升級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CERNET的先進網絡設施和資源優勢,探索和研發適應我國互聯網發展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充當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排頭兵,為建設互聯網強國、互聯網核心技術研發以及讓互聯網成果惠及更多的民眾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大賽評審委員會主任、華南理工大學張凌教授在評審總結中指出中國教育和科研網CERNET與賽爾網絡有限公司共同構建了一個很好的教育和科研平臺,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的網絡技術和網絡應用人才。創新大賽作為培養網絡專業人才的土壤已經連續舉辦四屆,每屆都有新的突破,并逐步建成下一代互聯網IPv6知識學習和培訓平臺。隨著國家要求全國高校部署IPv6工作的推進,高校師生會有更好、更真實的下一代互聯網IPv6創新和實驗環境,大賽也會在未來加大IPv6學習培訓和對高校師生的支持,打造更優質的IPv6創新鏈。
原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賽爾網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志民先生在頒獎典禮致辭中表示,自去年下半年國家大力推動部署下一代互聯網IPv6,同學們正是迎來了最好的學習和創新時機。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大賽的舉辦不僅為全國參賽師生提供了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也為在校師生提供了更多的創新實踐機會。比賽的結束僅僅是項目成果走向產業化的起點,這些優秀的作品也將在公司的密切關注下進一步的細化、調整,最終進入由賽爾網絡有限公司構建的下一代互聯網產業服務體系中深度孵化,繼而加速其產業化的進程。
據悉,CERNET網絡中心、賽爾網絡有限公司除承辦"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大賽"之外,還在教育部科技司的指導下,從2015年開始設立"賽爾網絡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項目"專項基金,每年投入2000萬元人民幣,支持各會員高校開展技術水平高、具有應用前景的創新項目,鼓勵和支持各會員高校師生積極開展下一代互聯網軟硬件技術及應用、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的創新研究。
此外,CERNET網絡中心、賽爾網絡有限公司正著力于建設"下一代互聯網及重大應用技術創新園",通過開展IPv6核心課程推廣,創建下一代互聯網創新孵化器,搭建基于IPv6的創新云服務平臺等工程,以最終形成產學研用于一體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孵化體系為目標,助力獲得大賽、項目支持的作品在產業化階段的發展。
全國決賽獲獎名單公布如下:
特等獎(空缺)
網絡空間安全特別獎(空缺)
甲組一等獎
甲組二等獎
甲組三等獎
乙組一等獎
乙組二等獎
乙組三等獎
優秀指導教師
最佳人氣獎